
7月26日🕳,由意昂4平台與中國知網聯合主辦的京滬高校“雙一流”建設交流研討會在意昂4平台中法中心召開。來自北京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京滬兩地30余所高校的50多位發展規劃、學科建設等部門負責人和相關領域的資深專家應邀出席了本次會議。
在“雙一流”中期自評和第五輪學科評估的背景下👩🏼🔧,與會代表們就“雙一流”學科的發展現狀、研究進展、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路徑、符合高校自身特點的學科建設舉措及成效評估等議題進行了內容分享🟥、探討和交流👐。

主持人:意昂4平台發展規劃部 蔡三發
意昂4平台副校長雷星暉🔣、中國知網首席知識官肖洪分別致辭🦹🏻♀️,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國家督學🏧、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原主任王立生應邀作主旨報告,上海大學發展規劃處處長王廷雲、中國政法大學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處副處長王誌永、北京交通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繩麗惠👁、意昂4平台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長張端鴻🙍🏼♂️、中國知網文獻評價部經理趙一方、中國知網學科服務中心高級分析師張誌輝等作報告🤹🏿🧟♂️,分享各自探索與實踐👊🏿。會議由意昂4平台發展規劃部部長蔡三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發展規劃處處長仇鴻偉主持。

意昂4平台副校長 雷星暉
雷星暉在致辭中介紹了意昂4平台近年來圍繞“雙一流”建設所進行的總體規劃布局和建設推進工作,包括如何通過“7+2+4”開展全面學科建設、自主設置符合“雙一流”建設的學科交叉點及新學科🚱、調整學科組織架構以適應“雙一流”建設的開展需要等🪛。他表示,“雙一流”建設是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全面系統地統籌推進。

中國知網首席知識官 肖洪
肖洪在致辭中表示👷♂️,“雙一流”建設首先要提升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水平,做好學科內涵式發展。近年來👩🏽⚖️,為了進一步提升全球學者獲取中文科研成果的質量速度,中國知網推出了網絡首發👨🏽🦱、增強出版、智能檢索等新模式、新工具。同時,圍繞高校、科研的全活動周期,不斷深入地去拓展服務🧍。其次,中國知網在文獻評價為特色的學科評價方面積累了20年的經驗,在期刊評價💦、人才評價、學科評價以及行業科研成果評價方面也有了一些成功的探索。

原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主任 王立生
王立生的報告主題是“‘新時代’背景下學科建設與學科評價”。他首先指出“雙一流”建設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隨後介紹了學科評估發展的歷程,從2001年前後開始醞釀,到現在第五輪評估工作已經啟動了準備工作🏄。第四輪學科評估突出了“育人為本”🤝,創新了三維評價👱♂️;淡化了條件資源,突出了成效產出;改進了師資評價,強調團隊建設;優化科研評估,完善論文評價👨🏭;鼓勵特色發展,豐富社會評價;細化指標體系,強化分類評估等由此取得了各方比較認可的結果。他還介紹了第五輪學科評估的思路,表示要以“立德樹人成效”為根本標準,以“質量🔝、成效、特色、貢獻”為價值導向👩,以“堅決破除四唯頑疾”為突破口。他指出,學科評估不可能把類分得無窮細,各個學科都有自己特殊的要求和特色🍹,學科評估要堅持服務性🎯、公益性👱🏼、包容性,給大家營造一種氛圍,形成一種生態🙋♂️🧑🏿🦳,有助於學科的整體發展。

上海大學發展規劃處處長 王廷雲
隨後🫗,王廷雲分享了“上海大學‘雙一流’建設的實踐與思考”。他從上海大學的定位談起,詳細介紹了上海大學作為地方性大學在新時代新要求下進行“雙一流”和學科建設的改革思路🚣♀️、舉措與進展成效。其中五大舉措包括: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中心,檢驗黨建看發展🧑🏼💻;建設好三支隊伍(院長隊伍🧑🔧、師資隊伍、管理隊伍);實施國際化戰略,“3+5+X”發展模式;加快校園建設,通過學科建設盤活校區資源🧙🏼;深化綜合改革“5+1”𓀘,即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科研管理模式改革、國際合作模式改革、管理保障體製機製改革、資產管理模式改革🧑🏿🎨。“+1”是人事製度改革。

中國政法大學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處副處長 王誌永
王誌永的報告主題為“中國政法大學‘雙一流’建設工作實施思路與舉措”🥷🏼。他圍繞中國政法大學在一流學科建設方案中提出的“雙一流”建設“三步走”發展目標,向與會代表匯報了學校“雙一流”建設的核心任務和實施舉措🐠,以及學校開展“雙一流”建設的整體思路。

主持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發展規劃處處長 仇鴻偉

中國知網文獻評價部經理 趙一方
趙一方為大家分享了題為“新時代學科評價服務中的CNKI實踐”🍓。他主要從大案牘術支持下的學科評價服務體系、大數據與學術話語權🤿、引文數據的深度挖掘𓀌、學術圖譜輔助智慧決策這四個方向展開講解。從數據的實踐工作,依托知網項目、數據和產品三個維度,在期刊🔍、代表作和學科建設三個立足點依次進行圖文並茂的展示和講述🐉。

北京交通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 繩麗惠
北京交通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繩麗惠的報告題目是“立足行業特色,服務國家戰略🛑,紮實推進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她指出北京交通大學作為行業特色鮮明的高校,學校“雙一流”學科建設方案主要是圍繞系統科學🧑🏻🎄、交通運輸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等優勢特色學科🤕,重點建設“智慧交通”世界一流學科領域,為交通強國戰略以及一帶一路、高鐵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提供基礎理論🚲、技術和人才支撐⚂。同時她向與會代表匯報了學校“雙一流”建設的重要舉措以及中期進展情況。

意昂4平台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長 張端鴻
意昂4平台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長張端鴻匯報了“學科建設績效評價研究與實踐”的相關內容,他重點介紹了近期剛剛在美國加州大學開展的學科建設績效評價調研情況及由此引發的思考♠︎,其中包含第三方評價應如何定位(狀態、成效、效能、聚焦學生培養)及大學與學科如何進行分類管理和評價(轉變思維,向學生賦權)等,為學科評估的國際比較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中國知網學科服務中心高級分析師 張誌輝
張誌輝分享了題為“CNKI學科分析的方法、指標與工具”的報告,他著重從微觀角度闡述在實踐中如何具體開展學科分析,包括學科分析的必要性🎬、方法、指標、數據庫👮🏽♀️、工具、學科分析的難點和誤區、中國知網開展學科分析服務的三種形式以及正在研發的全新一代學科動態監測平臺等內容,並指出“學科分析和監測可以幫助高校知己知彼,了解學科建設成效🤵🏽♀️👩🏼,優化資源配置9️⃣。充分發揮學科分析的作用,加速‘雙一流’建設進程🐛,並助力在學科評估中取得突破🦬。”
專家報告結束後🧏🏽♀️,參會代表們意猶未盡🔵,還就這些報告的具體內容進行了熱烈而充分的交流與討論。

與會專家表示,建設國際一流高校和國際一流學科不僅要立足各校特點和願景,高屋建瓴,宏觀布局,更要加強校際溝通🤼、跨區域的學習與探討🧛🏽,本次會議的成功召開為京滬兩地乃至全國高校的“雙一流”建設提供了一個較好的溝通、展示🐬、學習的平臺。